Sunday, February 24, 2019

記者遊尼亞石洞巧遇考古隊 輕挑細挖免破壞古物

考古專家在尼亞石洞的Traders Cave(貿易者之洞)進行考古工作。

學者在禁區內進行考古活動。

考古學家利用發電機照明。

考古隊員都很嚴肅,謹慎的處理每一個動作。

受雇的本地人士,協助考古隊進行清理任務。

出土的疑似古物的岩石被粘性高的泥土包住。

出土的古物被裝入分類的塑膠袋。
特別報導:鄭鄒勇

(本報美里20日訊)來自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考古學博士達倫柯奴帶領的考古團隊,目前仍在尼亞石洞進行深切的考古行動,相信有更多的細石器及人類頭蓋骨出土,不過一切仍有待進一步鑒證。

本報記者在上周六前往尼亞石洞一游,巧遇在場考古的團隊,出土的細石器及疑似人類頭蓋骨的物體,分別被裝置及分類在多個塑膠袋,並注明編號及種類。

雇本地土族清理出土物

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考古學博士達倫柯奴不願多言,但透露考古團隊的其中3、4名洋人皆來自澳洲,其他受雇人士屬于當地居民,以協助清理考古學家從泥層中起獲的發現物。

記者了解到,該支考古團隊是在抵達尼亞石洞前,距離大約數百公尺的Traders Cave(貿易者之洞)展開考古活動,洋人團隊非常謹慎及嚴肅的細心挖掘,因為土層較濕及具粘性,所以考古專家是以類似洋灰工使用的工具,在泥土層輕挑細挖,以免破壞珍貴古物。

考古的范圍,拉上警戒線避免閑雜人士進行禁區,造成人為破壞。以目測了解,目前考古隊正在開發一個10尺乘10尺寬,深逾3尺的區域,以尋覓有關古物。

靠近這個開發區,另有一個區域在開發考古中,專家們已在周圍豎起警戒線,還有一個約3尺乘3尺的地洞。然而專家並不願對更多的事件發言,僅披露他們是每天返往,居住在尼亞石洞的度假村一帶。

自備發電機照明
現場有7、8名土著居民,他們透露是受雇于考古專家,工資是每日80令吉,以協助專家要他們指定處理的清理工作。為了方便照明,考古專家們亦自備發電機。

據本報去年10月22日的報導,尼亞石洞的考古有重大發現!位于尼亞國家公園貿易者之洞(Traders Cave)驚現全球最古老,即6萬5000年前的5顆細石器(Microlith)及5萬5000年前的“現代人”頭蓋骨。

隨著這項位于貿易者之洞(Traders Cave)的發現,砂拉越尼亞石洞及東南亞的歷史正式打開新篇章,即證明了6萬5000年前人類便聚居在此生活。

去年發現6萬5千年細石器

有關考古團隊是由砂拉越博物館及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于2017年所成立,這也是哈里森夫婦在完成考古工作的50年后,首次組成的專業考古團隊。

專家說,細石器相信已有長達6萬5000年歷史。根据研究顯示,有關細石器是被裝置在長棍上,作為打獵及切割等作用,實為一種生活必備器具。

這項發現是比數年前在非洲發現的5萬年前細石器更古老。

與此同時,考古隊也在貿易者之洞內發現到5萬5000年前的“現代人”頭蓋骨,這比砂拉越考古之父湯姆哈里森于1958年在尼亞洞穴西口處發現3萬5000年前的“現代人”頭蓋骨更為古老。

在考古過程當中,當局共收集超過130個人類及動物骨頭,分別有鱷魚、婆羅洲須野豬(bearded pig)、海龜及魚類等。當局也搜獲多達76種化石類別,其中即包括了細石器。

1958年,考古學家曾在洞內發現了4萬年前的人類活動痕跡。在其中一個山洞中,還有距今逾1200年的壁畫,因此該洞窟也因之得名為壁畫洞(Painted Cave)。洞內還發現多個船形棺木,表明這里曾一度用作墓地。

尼亞國家公園位于尼亞河,距離巴都尼亞小鎮約3公里,在美里西南部110公里處。

至于貿易者之洞(Traders cave),位于主洞群的外部,洞穴約有190公尺深、30公尺寬及15公尺高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